動機,單純的力量

把工作做得像投入嗜好一樣 有最單純的動機,才有最棒的表現
丹尼爾‧品克

丹尼爾.品克於2010年出版的《動機,單純的力量》(Drive) 一書中敘述了外在與內在動機的特徵,並將公司普偏依賴外在動機的現象揭露於世,即使此方法往往適得其反。本書清楚說明了如何透過了解內在動機來激勵自己與他人。

樣本內容
粵語
暫停
國語
暫停

 2. 還有另外的方法:動機3.0 - 以內部動機代替外在誘因

1949年,人們認為人類和動物的行為受到內部動力和外在動機控制,及後,心理學教授哈里·哈洛推翻了這理論:

他給了8隻恆河猴一幅幾何拼圖,猴子完成拼圖後不會收到任何食物或讚賞,他相信猴子不會有興趣完成拼圖。

實驗結果正好相反,猴子們決定一試,在沒有任何外部誘因的情況下,高興地完成拼圖,這種行為在人類間也很普遍。

維基百科的創建就是其中的例子。成千上萬的人義務地為維基百科撰寫及編輯文章,單純為了樂趣,他們投資了寶貴時間,但沒有收到任何物質回報,儘管維基百科的成長全賴於義務工作者,但這計劃獲得了空前成功。相反,依賴專業作者和編輯競爭對手的微軟百科全書在幾年前已經關閉。

在恆河猴和維基百科的例子裡,他們不是受到基本需要、奬勵或懲罰所驅動,那可怎麼解釋呢?

那就是還有另一內在力量在驅動我們,那就是動機3.0。當人感到那份工作會帶給他成就感時,他並不需要額外的奬賞,就像是單純編寫網頁瀏覽器或在網上發布食譜所帶來的快樂,已足夠成為人的動力。

具有內在動機的人,他們希望能夠決定自己的工作時間、工作內容以及他們的責任。他們不需要被指導或給予奬勵,因為他們享受工作,因此願意義務地工作,不求任何回報。

《動機,單純的力量》的內容要點:

1. 動機1.0與動機2.0 : 基本需要和胡蘿蔔加棒子

2. 還有另外的方法:動機3.0 - 以內部動機代替外在誘因

3. 錯失目標:胡蘿蔔和棒子能有不良影響

4. 外部誘因破壞了內在動力

5. 點燃動力:熱情與熱忱,由追求卓越的動力而生

6. 追求生命的意義:內在動機的基本原則

7. 我的工作、我的時間、我的團隊!以自我決定權提升內在動機

8. 有效公司治理:升級至動機3.0

總結

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

還在考慮?

免費試用 7 天,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。
立即開始「拓展視野,豐富人生」吧。

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。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,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。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。 

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:

網頁版

透過 Stripe 管理

Apple App Store

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

Google Play Store

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