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命歧途

香港修例與兩制激變
田飛龍

内地學者田飛龍從中國内地視角出發剖析香港反修例運動,講述運動發生前的社會背景、促成運動的多元因素、運動的發展過程,還討論了運動中存在的種種爭議,例如外部干預、緊急自治權等,更對未來中央治港的主要方針進行了分析。《抗命歧途》(2020)提供的内地視角有助於更全面地瞭解反修例運動,對展望香港未來與瞭解「一國兩制」的走向有參考意義。

樣本內容
粵語
暫停
國語
暫停

 1. 修例風波起源於兩地的價值觀鴻溝與香港社會發展的停滯不前

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存在著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鴻溝,承襲自殖民地體制的香港社會體系,無法塑造切合「一國兩制」的價值觀。内地的宏大敘事及文宣風格難以穿透文化壁壘,造成香港對國家發展策略出現「誤解、抵制、反抗」。同時,香港人難以適應香港社會自身發展的瓶頸,錯把責任歸於中央政府。在中國全面開放的環境下,香港的經濟優勢在不斷下降。「一帶一路」和粵港澳大灣區框架是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出路。中央試圖用改善經濟與民生來修補政治裂痕,不過這套發展主義哲學並未贏得港人的共識和接受。以上的種種裂痕讓香港人積聚了諸多不滿,為聲勢浩大的反修例運動埋下伏線。

作者認為反修例運動對「一國兩制」的憲制秩序、香港本地法治與民生秩序造成嚴重衝擊和破壞。這場運動標誌著「一國兩制」的舊有共識與香港泛民主派「和平社運路綫」式微,香港開始走上本土主義極端化發展的道路。香港傳統泛民主派遭到政治競爭和奪權勢力,崛起的香港青年本土派謀求香港「完全自治」, 甚至「港獨」,香港出現了「台灣化」的演變軌跡。青年本土派利用網路動員、勇武路綫和與外部勢力聯繫不斷壯大勢力,加上香港主流民意曖昧不明,還為本土派提供各種支持,令其行動不斷升級。

《抗命歧途》的內容要點:

我會學到什麽?從内地學者的視角總結及反思反修例運動

1. 修例風波起源於兩地的價值觀鴻溝與香港社會發展的停滯不前

2. 反修例運動是 「法律問題政治化」,台灣力量與經驗的加持深化了運動的極端化與分離取向

3. 運動發展為例常化的抗爭,民主不能解決社會問題,「發展才是硬道理」

4. 特區政府行使自治緊急權有助止暴制亂,法院判決偏袒抗爭者

5. 反修例運動存在西方的外部干預,被中央視為「顔色革命」

6. 警權合法性成為討論焦點,香港校園民粹化、區議會選舉反對派大勝都將阻礙香港融入國家治理大局

7. 港澳「一國兩制」比較,香港應藉鑒澳門經驗

8. 中央治港方略解讀:「一國兩制」實踐關鍵詞從「分立」轉變為「兩制融合」

總結

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

還在考慮?

免費試用 7 天,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。
立即開始「拓展視野,豐富人生」吧。

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。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,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。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。 

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:

網頁版

透過 Stripe 管理

Apple App Store

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

Google Play Store

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