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嬰兒時期,人類必須完全依靠他人滿足基本需求,這種嬰孩與成人之間的感情連結被稱為「依附」,通常在一歲前便已大致成形。
儘管建立早期依附關係的人不限於母親,可以是其他提供照顧和保護孩子的成年人,但由於母親是孩子第一個接觸到的人,因此母親成為了大部分人的主要依附對象。
嬰兒天生渴望與母親建立情感連結,而母親亦能夠透過身體和眼神的接觸,了解嬰孩的生心理需求,這被稱為「同頻」。如果母親能夠適時滿足嬰孩的需求,嬰孩從母親身上感受到被愛和被保護的訊息,母子間便會建立健康的「安全型依附」關係。一位好的母親並不需要全天候與嬰孩同頻,平均大約三成的時間便足夠。
當孩子年齡介於一歲半至三歲時,正處於探索期,不僅需要母親的支持和鼓勵,也需要母親的回饋和引導,指引孩子應該朝著哪個方向前進。
隨著孩子成長,母親應該逐步放手,從嬰兒時期的封閉式保護,轉變為根據孩子特質讓孩子接受挑戰,訓練孩子的獨立和自主性。最終,當孩子成人時,母親讓孩子知道她是他的後盾便已足夠。
孩子需要感受到母親無條件的接納和支持,不論孩子是什麼樣子,母親都能接受孩子,讓孩子在家庭中找到歸屬感。母親應該從孩子的特質出發思考,而不是僅僅因為孩子做了母親認為重要的事才讚美孩子。
在這樣的「安全型依附」環境中成長的孩子,情緒靈活度較高,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也會更好。到中學時期,更能迎接挑戰。
相反,缺少被愛和被保護的訊息,未能與母親建立「安全型依附」的孩子會比較自卑,對人不信任,行為上可能會不斷地嘗試要被人理解,又或者乾脆逃避社交活動,成為隱蔽的人。
研究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屬於「非安全型依附」,若未療癒,有很高的機率會將這種「非安全型依附」傳承給下一代。
《欠缺母愛的孩子,你的傷好了嗎?》的內容要點:
©2021-2025 點點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