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次大滅絕

不自然的歷史
伊莉莎白·寇伯特

《第六次大滅絕》(2014)記載了物種滅絕的歷史,並呈現人類如何影響了地球上物種,導致他們數量銳減。由於工業化和森林砍伐,更不用說氣候變遷,人類破壞了環境並擾亂了棲息地,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。

樣本內容

 1. 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在全球移動的方式,直接導致了動物物種滅絕

現在有許多動物物種處於瀕危狀態,部分更面臨滅絕的威脅。

然而,你可曾想過一個物種到底是怎麼從地球上消失呢?

在歷史上,物種滅絕不但十分罕見,而且發生得非常緩慢。不過,過去亦曾經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引發了大滅絕,大量物種在很短的時間內死亡。

雖然「正常」的滅絕速度很慢-也就是物種的背景滅絕率-但是速度會因物種而異。

舉例來說,根據哺乳類的背景滅絕率,每 700 年應該會有一種物種消失,但是在大滅絕時期,滅絕速率會急速飆升。到目前為止,發生過五次這樣的滅絕,科學界稱之為「五次大滅絕」。恐龍大約在 6400 萬年前滅絕,就是其中一次大滅絕的例子。

然而不是只有史前時期會發生大滅絕。事實上,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一次大滅絕。我們透過觀察物種滅絕的實際速率可得知這一點。

以兩棲動物為例,這是最瀕臨絕種的物種之一。兩棲動物現在的實際滅絕速率,估計比背景速率高出 45,000 倍!

問題來了:誰該為這樣的災難負責?

事實上,是我們該負責。人類對物種的滅絕有直接和間接的責任。

想想看現代交通網絡。全球的船舶、飛機和火車縱橫交錯,橫越大陸並在環境中引入新生物體,可能對現有物種造成嚴重破壞,間接導致大滅絕。

舉例來說,一種從歐洲被帶到中美洲的菌類,正在令到巴拿馬金蛙瀕危。更多其他物種例如大海雀等,已經因為獵人捕殺和棲息地的改變而絕種了。

因此我們該為這個爛攤子負責。而我們知道人類的行為對環境產生了什麼深遠的影響嗎?要了解更多,讓我們深入了解進化和滅絕的歷史。

《第六次大滅絕》的內容要點:

我會學到什麼?學習物種滅絕的威脅,並了解如何預防

1. 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在全球移動的方式,直接導致了動物物種滅絕

2. 滅絕:緩慢或是快速的過程?隨著新資訊的出土,幾個世紀以來,理論也跟著改變

3. 二氧化碳造成的氣候暖化,加速了物種滅絕的過程

4. 火車、飛機和汽車讓我們在全球移動,同時造成了對脆弱物種的威脅

5. 智人不僅導致真猛瑪象滅絕,可能也導致了我們的近親物種滅絕

總結

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

還在考慮?

免費試用 7 天,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。
立即開始「拓展視野,豐富人生」吧。

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。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,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。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。 

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:

網頁版

透過 Stripe 管理

Apple App Store

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

Google Play Store

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